低壓電器行業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明顯不足,阻礙低壓電器行業可持續發展。低壓電器產品跨多個學科,屬于綜合性、技術密集型產業。相關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發展都會引發新一代低壓電器誕生,但還需要有大量投入。據統計,國外優秀企業的低壓電器新產品研發投入可達到總銷售額的5%~7%左右,而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研發平均投入僅占總銷售額的1%~2%,優秀企業大約在3%左右。
在低壓電器新技術、新產品不斷發展以及智能電網發展和安全用電日益受重視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國低壓電器行業不加大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加大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快速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將阻礙我國低壓電器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失去市場競爭能力。
我國低壓電器中,低檔產品還在大批量生產,這些產品體積大,消耗大量貴金屬白銀以及銅、黑色金屬、塑料等材料。因許多材料價格受制于國際市場,低壓電器主要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甚至繼續上升的局面將難以改變。
另外,資金緊缺、財務成本上升以及員工工資快速提高帶來人工成本提高也不可逆轉,必將造成低壓電器生產利潤不斷下降。許多企業已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同時,給企業加大新品研發與技改投入造成制約。
國外著名品牌沖擊和國內壟斷行業加入令國內低壓電器優秀企業雪上加霜。在智能電網建設中,國網公司及很多設計部門更傾向于選用外資著名品牌,加上國內壟斷行業直接參與低壓電器制造,使國內現有企業包括優秀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低壓電器行業生產企業眾多,仿冒和價格競爭依然存在。一般低壓電器產品經營已處于微利狀態,原來曾對低壓電器行業發展起重大作用的產品如DW45萬能式斷路器利潤也明顯下降。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由研究所牽頭聯合設計新產品全行業生產的格局已徹底打破。隨之而來的是企業自主研發差異化新產品。這樣造成低壓電器內外部附件、主要零部件制造商試制工作量、試制費用大幅增加,而每一個附件或零部件生產批量減少,難以形成生產規模,也難以產生利潤。附件制造廠積極性不高也給整機廠發展新產品帶來困難。
長期以來,我國眾多低壓電器生產廠家關注的是生產和提高產品品質,基本定位于國內銷售,不太重視如何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最缺乏的是外銷渠道和懂外貿的專業人員。再則我國企業由于產品品質不高、品牌不硬,國際貿易大都通過中間商進行轉手銷售,利潤均在營銷過程中被中間商賺取,企業真正得到的利潤有限,所以積極性受到一定壓制。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銷售市場擴大,企業積極進軍國際市場已成為熱潮。這不同程度地引起所在國家的重視,采取不同方式的保護措施,除了大力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外,還構筑一個個技術壁壘,提高中國產品進入的門檻。最典型的如歐洲的ROHS指令、廢棄物回收指令,以及形形色色的反傾銷保護措施等,致使中國產品出口難度加大。